从表面到深层:SFS 系列传感器的药丸质量检测之道

分享:

2025/08/19

作者:adminBOSS

检测背景

 

 


在医药生产领域,药丸质量把控至关重要。即便是药丸表面细微如气泡、划痕、包衣不均这类缺陷,也会引发严重后果。

 

1. 气泡可能改变药物内部结构,影响药物释放速率,导致药效无法精准发挥;

2. 划痕不仅破坏药丸外观,还可能使药物成分提前暴露,降低稳定性;

3. 包衣不均则直接干扰药物在体内的崩解与吸收过程,降低患者依从性。

 

 

 

检测方案

 

 

普密斯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 SFS 系列依托光谱共焦原理开展工作。不同波长的光在传播过程中,会因折射特性差异聚焦于不同高度,该传感器利用这一特性,向药丸表面发射包含多种波长的复合光。当光线接触药丸表面,从无缺陷区域与存在气泡、划痕等缺陷区域反射回的光谱强度分布截然不同。传感器内置的高灵敏度光谱分析仪迅速捕捉这些反射光,通过复杂算法精确分析光谱强度分布,进而精准定位缺陷位置、形状及深度。举例来说,若药丸表面存在气泡,由于光线在气泡与药丸基体界面发生特殊反射、折射,反射光谱中特定波长光的强度会出现异常,算法据此能快速锁定气泡位置,精确测量其直径、深度等参数。​

 

 

 

1. 非破坏性检测,传统接触式测量,如探针测量,在药丸表面滑动时极易造成物理损伤,破坏药丸完整性,影响产品质量。而 SFS 系列采用非接触式检测,传感器与药丸保持安全距离,仅通过光线交互获取信息,避免了任何形式的机械触碰,确保每一粒药丸在检测后品质不受丝毫影响。​

 

 

 

2. 多波长融合技术,药丸包衣多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,检测难度较大。SFS 系列传感器巧妙利用不同波长光的聚焦特性,短波长光能量高、穿透能力弱,适合检测药丸表面浅层缺陷;长波长光能量低、穿透能力强,能深入包衣层内部,探测隐藏缺陷。通过融合多波长光携带的信息,大幅提升缺陷检出率,哪怕是包衣下微米级别的细微气泡,也难以遁形。实验数据显示,相较于单一波长检测技术,多波长融合使包衣层缺陷检出率提升了 30% 以上。​

 

 

 

3. 数据可视化:传感器连接专业分析软件后,可将检测数据转化为直观的三维缺陷模型。模型以逼真的立体形态展示药丸表面全貌,不同缺陷以不同颜色、形状标识,深度、面积等关键参数清晰标注。生产企业借助这些模型,能快速定位生产工艺漏洞,比如发现包衣不均问题后,精准调整包衣设备的喷涂压力、温度、转速等参数,从源头减少缺陷产生,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。​

 

 

 

产品推荐

技术方案

MORE+

您可能也对以下信息感兴趣

免费咨询服务

让我们来帮助您找到适合您项目的解决方案!

公司地址

生产中心: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柏洲边社区涌尾路68号

营销中心: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中集智谷产业园15栋

苏州办事处:苏州市工业园区唯新路60号启迪时尚科技城40栋

微信二维码

版权所有:东莞市普密斯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:粤ICP备16046605号-4号 技术支持:誉新源科技